油画《开国大典》的真相!真正做到了想踢谁踢谁,想加谁加谁!
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照片
作为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油画作品,
《开国大典》曾是油画的代名词。
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
它深入人心,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
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
1953年9月27日,《人民日报》
在头版头条发刊登油画《开国大典》,
这幅画被大批出版后又被印制为年画发售,
并进入中小学课本。
董希文(1914—1973)浙江绍兴人,曾在苏州美专、杭州美专西画系就读,1939年去法国留学,后回国。1943年赴西北敦煌艺术研究院并投入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主要作品包括《开国大典》 、《春到西藏》、《哈萨克牧羊女》、《苗女赶场》、《百万雄师过大江》等主题性绘画。天安门城楼上第一幅毛泽东油画像便出自他及其学生之手。
空调将被这个黑科技取代
▼
《开国大典》由中国画家董希文于1953年完成,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
《开国大典》油画局部欣赏
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第一排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蓝天白云,风和日丽
从前往后依次是:朱德、周恩来、林伯渠
第二排从左往右是:沈钧儒、郭沫若
从左至右依次是:李济深、张澜、高岗
蓝天与红柱子、红灯笼造成强烈对比,增加喜庆气氛
广场开阔,红旗如海
整幅画,场面恢宏热烈,
凝结了人民热爱新中国情感,
具有纪念碑式意义。
“魔鬼锯”被誉为工具之神
▼
▲
点击图片查看
可鲜为人知的是,
这幅名画竟有好几个版本,
细心的人们会从中发现,
不同版本的画中人物是不同的,
名画背后隐藏的故事
又一次让人久久回味。
版本一 :受命创作
董希文1952年作《开国大典》
前排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195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决定委托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完成一批表现新中国的油画,其中巨幅油画《开国大典》的创作任务交给了37岁的青年画家、知名教授董希文。
青年董希文
为了集中精力创作,董希文在北京西总布胡同租了一个“创作室”。以高昂的热情、精湛的艺术技巧,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独立创作出了革命历史油画《开国大典》。
当《开国大典》已完成七、八成时,董希文的老友、著名油画家艾中信等人去他的画室参观。讨论中他们发现,原本身材高大的毛泽东,由于站立的位置居中靠前,在画面上显得不够高。大家一致认为,毛泽东的形象不应受立足点造成的透视缩小的限制,有必要加高几分。虽然加高不到一寸,但工程不小,为了使画面不留痕迹,董希文用稀料谨慎地把原画部分洗去,重新画了一遍。
董希文还在作品中大胆地将原本应该在毛泽东右前侧的一个大红柱子抽掉了,广场顿显阔大,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不小的气势。建筑大师梁思成看后,称赞说:“画面右方有一个柱子没有画上去……这在建筑学上是一个大错误,但是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大成功。”
鼻炎界的“印度药神”,热卖83年
▼
▲
点击图片查看
从开始创作到局部修改完毕,董希文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长4米、宽2.3米的巨型油画《开国大典》便创作完成了。徐悲鸿看了《开国大典》之后,也兴奋地说:“董希文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应得一百分。”
1953年4月,中南海怀仁堂里布置了一场特殊的展览,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参观董希文的这幅《开国大典》,也见到了这位了不起的年轻画家。几位国家领导人看到这幅画时都很兴奋。毛泽东还利用接见的间隔,两次返回休息厅,仔细观看画展,并且称赞:“是大国,是中国。”他自豪地说:“我们的画拿到国际上去,别人是比不了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版本二:抹掉高岗
董希文1954年《开国大典》
前排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
《开国大典》第一次改动是在1954年“高饶事件”之后。作为国家副主席、政治局委员的高岗于1954年初被撤销职务,8月自杀身亡,1955年3月被开除党籍。革博随即要求董希文修改《开国大典》,将位于画面上第一排边上的高岗抹掉。为了不使画面损坏,董希文在其他油画上做了多次实验后才动笔,删掉了高岗的画像。
这次改动对于整个画面来说并没有太大损害。董希文后来曾说:“这幅画在构图时,高岗就有挤在边上的局促之感,去掉他对构图倒有好处。”这一版的《开国大典》,在1959年建国10周年之际,曾陈列在新建成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里,而且被雕刻成纪念邮票,广为流传。
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当时毛泽东提倡用中国画画革命题材,董希文并不赞成,因为他是《开国大典》的作者,虽免遭被打成“右派”的厄运,但被罚以“留党察看两年”的严厉处分。
禁书 《牛棚杂忆》:十年间的血泪史 (有少量现货,手慢无)
▲
点击图片查看
版本三:删掉刘少奇,补全董必武
董希文1972年《开国大典》
前排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董必武、宋庆龄、李济深、张澜
这是1972年版的董希文《开国大典》,删掉刘少奇,补全了在后排的董必武。这个修改工程很复杂,因为不是简单地去掉一个人,而且还要牵动旁边的人。
当时董希文已经身患癌症晚期,他在儿子的陪伴下抱病来到博物馆,让儿子当“拐杖”撑着他作画。他首先将一块与刘少奇形象一样大小的布覆盖在画布上,然后涂上稀料,这样可以控制稀料外渗,尽量不去溶解破坏周边的画面,然后将刘少奇从画布上刮去,重新做过底子后,在刘少奇的位置画上了后排的董必武。
靳尚谊
“文革”后期,又有人想涂掉画面中周恩来身边的林伯渠,原因没有道明,后来人们推测,这件事的幕后推手是江青。
而这时的董希文病情已相当严重,改画的任务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于是找到了靳尚谊。靳尚谊一度陷入为难,为了尊重历史与自己的恩师董希文,他灵活地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即由他和画家赵域按原图复制一幅《开国大典》。他们边复制边向病重的董希文请教,这是此画的又一个版本。
1972年董希文在中山公园长廊留影
1973年1月8日,58岁的董希文带着遗憾离世,这幅复制的《开国大典》还没来得及和观众见面,“四人帮”就倒台了。
▲
点击图片查看
版本四:恢复原貌、还原刘少奇和高岗
董希文 开国大典(复制品)1978年
前排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粉碎“四人帮”后,随着刘少奇的平反,本着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原则,中国革命博物馆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
阎振铎(左)、叶武林(右)
但董希文的原作几经改动,难以恢复,其家属也不同意在原作上再改动。博物馆只好委托画家靳尚谊。由于当时靳尚谊忙于其他事情,便推荐了北京青年画家阎振铎、叶武林,他们在《开国大典》的复制品上画上了刘少奇和高岗。
至此,《开国大典》终于恢复原貌——这就是我们今天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览厅里所见到的《开国大典》(复制品),而原作则存放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画库里。
保护好你的腰椎
▼
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转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柴静
往期回顾
推广(点击图片查看)
▲思考从不一样的过去开始
▲一本可能被禁的书,得到要珍惜